“雪龙2”号访港 香港中文大学举行 “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
2024年4月8日,中国自主研发的 “雪龙2” 号极地考察船首次抵港,执行为期五日的访问任务。“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作为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中国极地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这艘自主建造的破冰船具备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的能力,并配备了国际一流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这些设施的集成使得中国科考团队得以在极端冰区环境中高效开展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极地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就与实践经验。此次“雪龙2”号的香港之行,不仅是对其综合性能的一次重要展示,也为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极地科研能力的理解与认可提供了契机。
香港中文大学作为该活动唯一协办香港院校,汇聚了超过2,000名来自全球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及行业领袖等,于4月9日-10日成功举办“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极地科考、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0多位师生应邀前往共同参与。参与此次会议开幕式的来宾有国家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陈丹红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李美嫦女士、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吴程女士、“雪龙2”号访港筹备委员会主席马逢国议员、以及“雪龙2”号访港执行委员会主席何建宗教授等。
会议期间,国家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陈丹红女士指出,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同时积极和其他国家及地区沟通,探讨气候变化的影响,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计划。港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以及“雪龙2”号访港筹备委员会主席马逢国议员均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仅为气候变化这一议题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更代表了港中大为香港的科创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加强内地与香港乃至全球的科研合作创造条件的决心。
此次大会邀请了数十位长期关注极地研究的海洋学、生物生态学、天文学、冰川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发表学术报告和参与论坛讨论。参会者们深入研讨了极地科考、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认为,加强极地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通过多元化的讨论,参会者们共同探索了气候变化对极地生态系统和全球环境的影响,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两校在“一个品牌,两个校园”精神下的又一次紧密合作,不仅为两校师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未来的学术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让两校师生深刻认识到极地科学的关键性,以全球视野探索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