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 & X 双主修课程
两校于2024年开设“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 X ”双主修课程,此课程旨在为学生传授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运用数据设计创新方案,以研究外太空及保护地球,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机会,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体验生活,拓宽视野。
在本科四年学习期内,双主修本科课程项目的学生将于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各修读两年,以进行学习、研究及实地考察,更可于深港两地的国际及内地顶尖机构实习。两校也将提供一系列对等的必修或选修科目,让学生完成指定学分的科目,以符合本科生的毕业规定,毕业生获颁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学位,并在证书上列明两个主修专业。
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两校园每年将一共录取约40至50名学生,香港中文大学将根据“大学联合招生办法”及其他一般途径录取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根据内地本科生的招生录取办法录取优秀的学生入读该双主修本科课程。
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课程从多方面探讨航天科学,揭示外太空和地球的奥秘。这个跨学科的本科专业课程结合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领域,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制订创新方案,探索外太空并保护地球。
尖端技术
航天科学涵盖了科学探索、开发和应用技术,以了解及研究地球大气层内外。地球信息学结合了地球科学知识和地理数据资料科学技能,以了解和监测地球的环境和变化。这个紧凑的跨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太空探索与地球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掌握卫星和航天技术、遥感、地理资讯学和地理空间信息分析、机器学习、大气和空间物理学、环境和气候变化监测和模拟的专业知识。
多样化的职业机会
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为迈入各种有丰富机会的职业,如航天机构、环境咨询公司、地理资讯系统(GIS)公司、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作充足准备。学生亦可选择继续在地球和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学、气候科学、航天工程、资讯科技和数据科学等领域深造。

两校都是高度国际化,教学环境中英并重,并实行书院制度,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两校均重视通识教育,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成为出色的领袖人才,贡献社会。
两校由相同的大学教务委员会监管,学术架构和课程设计相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毕业生与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一样,获授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位。
CUHK X CUHK(SZ)
Collaborative Double Major Programme

aseidm@cuhk.edu.cn / aseidm@cuhk.edu.hk
0755-84273849 / (852) 3943 0800
不参与“在学·在职计划”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录取的学生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
第一学期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 | 港中大 |
第二学期 | 港中大 | 港中大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深圳) |
暑期课程 | 体验式学习 | 体验式学习 |
参与“在学·在职计划”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录取的学生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
第一学期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 | 在学·在职计划 第二学期 |
第二学期 | 港中大 | 港中大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深圳) |
暑期课程 | 体验式学习 | 体验式学习 | 在学·在职计划 第一学期 |
不参与“在学·在职计划”的香港中文大学录取的学生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
第一学期 | 港中大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 | 港中大(深圳) |
第二学期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 |
暑期课程 | 体验式学习 | 体验式学习 |
参与“在学·在职计划”的香港中文大学录取的学生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
第一学期 | 港中大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 | 在学·在职计划 第二学期 |
第二学期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 | 港中大(深圳) | 港中大 |
暑期课程 | 体验式学习 | 体验式学习 | 在学·在职计划 第一学期 |
申请链接
*2025年申请通道待开放